杜苏芮·重庆一
Rainy & Cloudy
从牛角沱地铁站出来,往不知道什么方向转了很多圈,走了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我踏上了中山四路。
这个地方有点不一样,路边的黄葛树和梧桐树不是同一种,栽在路边的效果却差不多,原谅我去过的城市不多,初到此地,只觉得充满了江南的味道,如夏日的淮海西路南边的南昌路。相似的是同样的闹中取静,不同的是高大的黄葛树和不那么高大的梧桐树都起到了把城市的街道遮得岁月静好的效果,不得不承认,这很民国。初见的时候,我的愚见让我觉得这是江南,这里的路虽然更宽更大,却能给予武康路一样的冲击感,这里太不重庆了。
重庆给我的初感觉,是熙熙攘攘的街道配着熙熙攘攘人群,人流往来络绎不绝,有最新式的商业综合体,也有古老的棒棒光着膀子在夏日的沥青马路上闪耀着古铜色的皮肤。大概是因为居住在朝天门附近的新华路,也能碰到上了年纪的朋友坐在步行街的路口唱着那不知道名字的山歌,老爷子光着膀子精神抖擞中气十足,旁若无人大声地歌唱,惊艳了我一整个夏天。
五月及以后的的旅游旺季时节,从南滨路到观音桥,原本十分拥挤的街道变得更水泄不通了,北滨路、嘉陵江北滨路和长江滨江路以及连接这几路的桥上充满了移动缓慢的人,汽车被禁止通行了,这是重庆这座城市在向游客们示好。从住所的阳台上往外看,即使隔了解放碑步行街两条小马路的新华路,流量也密集了很多,到处都是学生情侣、高中考结束带爹妈旅游的高初中毕业生和没有对象的兄弟们姐妹们。于是,在这悠长还未结束的时间段里,一脸生人勿近清冷泠冽的我,再一次捍卫了无人向我问路的光荣成就。
年轻的旅人们最喜欢的去处之一里,有一个长江索道。和它的名字一样,长江索道是一条横亘在长江上的索道,建立的目标是联通长江两岸,方便人员通勤。早期跨江大桥稀少,索道虽然流量不大,但在其能给予的范围内,给通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交通便利。在如今跨江手段繁多且高效的前提下,长江索道也因应形势转变为有点历史余韵的景点,不过,去的主要是年轻的情侣们和好闺蜜们,据我多次路过的总结,这里是没有好兄弟们的身影,为何?也许这地儿和浪漫沾了边?
浪漫这种事,它就没有道理。
这事就和五一节嘉陵江两岸满滩头的旅人们一样没道理,欺负江水少淹不了你们吗,站在上面又不能蹦迪,要不搭个烧烤摊吧!
在上海见惯了人潮汹涌,重庆的再次相逢并没有带来多少惊喜,也没有久别重逢的欣喜,至于它为什么依然这么深刻,也许是刻在人类DNA对感官冲击的向往。但你要说这对我有什么影响,我的回答是:没有!
大的来的更多了,在嘈杂的人群里,我却也能不那么木讷,甚至勉强算得上来去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