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yn Zhang bio photo

Jaryn Zhang

Blogger & Junior Developer

Email Twitter Instagram Chilli Bean Sauce

Book List


有标记书目的习惯,之前在豆瓣,现已转移到Goodreads,标记了很多想读和读过的本,这里只推荐个人认为最好的(在我的定义里是六星书籍)。至于什么是六星书籍,只能靠感受~

我的六星书目

《当下的力量》

[德] 埃克哈特·托利,[译] 曹植,中信出版社,2007-10

这本书没法说,自己去看吧,越说越像神棍,不过如果体会到了的话,会感觉到和神棍的显著差别。链接给的版本是推荐的中文版,一个相对旧的版本,译者把书里的东西讲得更接近作者原意些,比如,对“离苦”这个词的运用,最近出版的版本有些地方的翻译没那么传神。建议配合原版一起读,翻译总是会有译者的影子,原作能表达的作者思想已经被语言稀释了,翻译是再加上其它的东西,能看原版尽量原版、译版一起看。
The Power of Now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美] 罗伯特·M.波西格,[译] 张国辰,重庆出版社,2011-09

初看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会越来越觉得有点东西,虽然渐入佳境的过程缓慢可能还有点犯迷糊,看到电光火石的那个瞬间,会跳起来拍案叫绝的。作者没有用特定的词组给一个精准的定义,但这种略微的模糊,反而更能精确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模糊下,隐喻有了生长的空间,隐喻可以串联起不同的时光,而我们的感受总是在任意时空流转,也可以说,这种略微的模糊是文字对感受的目前为止最相似的模拟再现。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汉密尔顿传》

[美] 罗恩·彻诺,[译] 张向玲/高翔/何皓瑜,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6

2015年有部音乐剧上映,以美国建国诸贤中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生平改编。这部音乐剧很火很火很火,非常好看好看好看,此剧由林-曼努尔·米兰达编剧、作曲及填词。当米兰达从正在上演的的热门音乐剧《身在高地》抽身度假时,他在机场购买了由朗·车诺所撰写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传记,看完前面几章,当即决定以汉密尔顿为蓝本创作音乐剧。人物传记提供了另一种人生体验方式,虽然他的经验是虚拟的,并且主要由读者确立基本基调,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在人物传记阅读中获得完整的、不破碎的、从未想象过角度的人生体验。
Alexander Hamilton

《反脆弱》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译] 雨珂,中信出版社,2014-01

传统上对勇敢的定义一直存在一个很大的逻辑漏洞,在主流观点里,勇敢是无所畏惧遇到什么都能硬刚。既然无所畏惧那何须勇气呢?有勇气正是因为害怕在前,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然不害怕去做就是了,与勇气何关?在关于勇敢错误观点的指导下,露怯成了胆小懦弱的表现。在本书里,一点也不弯一直刚强着,也不是反脆弱。反脆弱不是一点都不会受挫,而是受挫了能从中吸取经验,再从受损的状态弹回来。“西方古典主义的理想一向重和谐匀称,庄重中寓纤丽,才称上乘,到浪漫派才肯畸刚畸柔,中国向来论文的人也赞扬’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所以姚姬传说,’唯圣人之言统二气支会而弗偏’。”朱光潜所说的美,跟塔勒布的反脆弱在什么程度上有相似性呢?这里会不会让你想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的内容?
Antifragile

《情绪》

[美]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译] 周芳芳/黄扬名,中信出版集团,2019-02

情绪和文化一样,是后天养成的,不是天生的。情绪是建构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不是天生的,在特定情况下我们会流露出特定的情绪反应,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这样的反应是最合适的,也即最优选。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些情绪不适合当时的场合,还是会有那样的反应,是因为理性认为的最佳选择和潜意识认为的不一样,潜意识里有一套基于过去的行为模式产生的反应。“肌肉记忆”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做一个比喻,但不太准确,更具体的我现在也说不出来,功力不够,等以后想好了再完善这个想法。
How Emotions Are Made

《表象与本质》

[美] 侯世达/ [法] 桑德尔,[译] 刘健/胡海/陈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12

这本书用详实的论证讨论了大脑运行的机制,阐明了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从这个角度它是教科书式的科普读物。“具体来讲,这部著作有两个原版,一本是法文版的,一本是英文版的,两者互为译本,或者可以说两者都不是译本。无论你怎样看待,它们都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同一个抽象思想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具象化身。也就是说,本书存在于思想的而不是言辞的以太界。 我们鼓励有能力的读者把两个版本找来,对照阅读部分章节,因为每个版本里的思想、形象和遣词造句都深深根植于它所基于的文化。” 如作者所言,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与客体互动的工具,都是主体认识方式的具像化,而不是客体本身。类比是认识的基本方式,必然也是学习的基本方式,它像跃迁一样从一个点通往另一个点,看似突兀,实则并非毫无道理。《可汗学院》的作者可汗说,学习出问题的学生,基本都是由于学习链条中的前置知识点,本该掌握却没有,因而失去了进阶的类比基础。当然,它不仅仅是科普读书,最精彩的地方是本书没有明确指出的却在血液里流淌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互动模式决定了如何认识客体,这个客体既可以是autre也可以是moi(为什么不是je?)。这个基本模式决定了,我们何为我们。
Surfaces and Essences